在寫這篇書評時,

剛好看到Readmoo有在徵書評投稿

想說碰碰運氣投一下,

沒想到還真的中了!

原文刊載於:https://news.readmoo.com/2021/03/03/210303-destiny-job/

因為網站寫說刊出兩週後可轉載於自己的部落格,

所以就想說也貼過來~

順便加一點自己後來想補充的東西。

以下是投稿正文:

 

--------我是分隔線------------

 

這個新年我過得很特別,在回南部老家的五天中,讀了一本有關新年新希望,很應景的書《發現你的天職》。

 

今年二十五歲的我,大學畢業後曾在職場工作一年,接著回到學校讀研。雖然一路上面試工作、申請學校都不知道回顧過往、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多少回,但剛到研究所的這半年,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乃至畢業後規劃,心裡還是充滿著困惑與焦慮。

 

而和大學的三五好友相約聚會時,年齡相仿的大家,不是正在讀研,就是在職場的基層工作中打滾。有工作的談起上班不住嘆氣,羨慕讀研的自由自在、懷疑現在工作的發展機會;讀研的想起沒工作沒收入的自己、想起遲遲未能決定的碩論題目,即便臉上鎮定心下卻是一片焦急。對於未來的方向,大家似乎是不約而同的迷茫,而面對這些問題,年紀有些差距的父母不一定能理解,朋友間也不一定能隨心所欲暢談,只能自己在夜深人靜時反覆苦思。

 

所幸,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刻,一位好友向我介紹了這本《發現你的天職》。本來沒抱太大期望的我,想說稍微看看就好,便搜尋了這本書的介紹,沒想到目錄中的幾項標題吸引了我的目光:『套公式讓你最快找到想做的事』、『不靠「直覺」,只憑「邏輯」找出想做的事』。我心裡忍不住懷疑,找想做的事也能套公式?真的能靠邏輯有憑有據地推出想做的事情?習慣理性思考的我,不禁很想嘗試看看,心中也忍不住期待:「如果真的能有條有理地找出想做的事,那就太好了!」

 

於是我便買了這本電子書,方便自己在回老家的旅程中,用手機就能輕鬆閱讀。整本書篇幅不長,作者的書寫也有條有理,搭配上鮮明的重點提示與圖表,讀起來非常輕鬆。真正困難的,是在閱讀過程中的「小作業」,透過書上豐富的提問,展開一場自我回顧之旅。

 

具體來說,整本書的重點分為「價值觀:重視的事」、「才華:擅長的事」、「熱情:喜歡的事」,因為作者歸納出的自我理解公式就是「喜歡的事×擅長的事×重視的事=真心想做的事」,也就是當我們把這三個元素結合,就能尋找到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價值觀:重視的事」篇幅最長,也確實是我感覺最難釐清的部分,它的重點就在於自己所重視的價值是什麼?而這些價值也會是你想提供給別人的價值;「才華:擅長的事」相對容易從過去經驗提取,實際上它在說的,便是那些自己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事情,只要醒著有在呼吸就會做,例如擅長察言觀色的人,會無意識地便在觀察他人;「熱情:喜歡的事」則最為直白,回想一下最近有在從事的活動等,便能略知一二。

 

當然我在這裡只是簡述三個元素,讓大家更容易想像書中的內容。在書裡作者除了把三個元素說明地更為清楚,也會進一步討論各個面向常見的迷思、破除讀者的盲點或容易發生的思考缺漏,並且也提供豐富到絕對回答不完的問題,提供讀者想到自己覺得夠清楚、找到自己的元素內容為止。

 

我覺得在閱讀過程中最大的感動是,很多觀點、問題我在過去思考人生方向時都有想過,或至少是曾經一閃而過的念頭;但這些想法在過去,都很混亂地在我的腦海中互相碰撞,絕大部份時候都像一團糾纏不清的線球,就算勉強靈光一閃,理出一些段落,很多時候還是只能憑感覺亂摸索,難以有系統地整頓所有關於職涯方向的考量,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例如我因為興趣想做遊戲而去學寫程式,卻覺得無比艱難、沒動力,想著問題是出在我其實不喜歡做遊戲嗎?卻沒想過我擅長的本是抽象思考、觀察人,或許更適合的發揮點是研究遊戲機制,而不是去寫遊戲運行的程式。透過這本書三大元素的整理公式,我覺得我終於找到一個安頓這些不同考量,能夠有邏輯有脈絡地釐清過往不同經歷的方法,雖然同樣是回顧過去尋找現在的方向,卻比以往更為踏實,更能明白整個想法的前因後果。

 

因此,這本書我特別推薦給很喜歡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常常想破了頭卻又找不到結論,或總是在推翻自己的結論而感到迷茫不已的人。其實你不是找不到,也不是想得不夠多,你只是缺少了一點工具,而工具就在這本書裡,誠心推薦給大家這本《發現你的天職》。

 

--------我是分隔線------------

 

以上是投稿的內文。

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剛讀完這本書,

想打鐵趁熱速速寫下的,

裡面的內容也確實是當下的感受、從書中獲得的收穫,

不過畢竟考量書評長度有所刪減,

並且比較是從這本書值得推薦的角度做切入,

因此在自己部落格的這點小補充,

算是再補記一下又過了一段時間後,

我體會到的其他不同觀點。

 

基本上看完那本書後,

憑著從公式所整理出的對自我的認識,

我又再持續思考接下來的方向和行動。

不得不說這時就也有些感到,

書能提供的畢竟還是公式,

只是一個思考的依據架構,

實際上在面對人生選擇時,

還有很多的影響因素,

包括外在環境,例如身邊親友看法的影響,

或著即便只是想釐清自己真正的想法,

又真的能毫無欺騙、真誠坦承地面對自己的想法嗎?

 

書中作者有提到,

要盡可能地排除,

那些是來自外在他人綁架的價值觀,

覺得自己「應該」要做的事。

其實我覺得這點真的不容易,

如果是在台灣體制內教育成長的人,

尤其相當認真讀書、成績還不錯的那種,

往往在學生時代是比較聽話乖巧,

早就將社會所賦予的好好念書、認真勤奮等價值觀,

不假思索地刻印進自己的人生習慣之中。

在升學的競爭過程中,

我們往往很習慣去忍耐,

為了一個更長遠的目標,

不需要去注意當下到底想做什麼、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

很習慣為了一個長遠而模糊的目標,

去付出當下的心神。

 

我並不是說這樣的特質是不好的,

事情往往一體兩面。

習慣這種人生風格的人,

可以更容易接受當下的困境,

耐心堅持一段時間去達成原先設定的目標,

甚至在這樣的過程中,

發現一些自己原先也無法預料到的風景。

畢竟有些時候,

我們也不可能完全預料到每個不同選擇,

所能帶來的機緣是什麼。

 

但這種特質會遇到的困難,

往往是真的要問說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

會很受到干擾,

因為很習慣著眼於最終的目標(例如某個「好」工作、某個「好」成果),

會覺得說對阿我正在做我想做的事情(aka 可以幫助我達到這個目標的事情)。

因為習慣著眼於目標,

而沒辦法去辨別「我能享受去做的過程」的事情,

也就是到底是喜歡目標的成果?還是這件事情本身?

這有時候就會是比較危險的。

 

當然這本書裡面的問題和練習,

有幫助我一定程度地從自己的過往經歷,

去挖掘相關問題一些答案,

比較有系統地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但我覺得有一些我自己的焦慮,

或是前面所說,

難以分辨外在期待和自我真實想法的部分,

都還是干擾著我去真正回答和面對一些問題,

也因此我將基本練習做完第一遍後,

暫時就先將它們放在一邊,

開始想要尋找一些,

能面對我的焦慮、外在干擾的方法,

想要更清楚地覺察內心的想法。

 

也在這時因緣際會地遇到這趟旅程的第二本書:《當和尚遇到鑽石》

寫成了另一篇文章:迷惘中如何安頓自我身心?《當和尚遇到鑽石》 讀後感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煩惱,

不妨可以繼續看下去~

而我也還是相當推薦這本《發現你的天職》的,

每本書都有它試圖去切入的角度,

還有企圖解決的問題,

它們也分別提供了我不同的幫助。

因此將這些介紹寫下來,

不僅是給自己一個紀錄,

也希望能幫助你找到,

對現在的你有所幫助的書籍~

 

如果你想在Readmoo購買這本電子書,

歡迎使用我的推薦碼!

http://moo.im/a/5brvwC

arrow
arrow

    Kuan北海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