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以現況(2022年7月查詢)來說,機率極低。因為容易導致感染的部位是牛隻的大腦和脊髓等神經部位,美國本土已有規範屠宰場必須進行分離,而台灣亦禁止相關風險部位的進口。

 

說明:我不是相關專業人士,只是剛好跟家人聊到、好奇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普通人搜尋網路上可以找到的資料,所整理出的結果。

 

狂牛症(牛的病)和新型賈庫式病(人的病)背景

 

從狂牛症傳染給人的新型賈庫式病vCJD在英國被發現至今,全世界累計染疫人數為三百多人,在台灣和美國本土都沒有牛傳人的情況發生過。染疫的主要人口在歐洲,尤其是1990年代的英國,後續在飼養狀況嚴加規範的情況下,狂牛症的傳染已經相當稀少。

 

由於狂牛症、新型賈庫式病無藥可醫,並且會致人於死,潛伏期可長達數年,一般化學和物理方法例如冷凍和烹煮,都無法殺死致命的變異蛋白,因此目前人類所能做的只有預防。

 

牛肉部位和染病風險息息相關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在狂牛症的預防上,除了注重各產區是否有狂牛症疫情,同時也相當注重各國的肉品處理方式。因為會引發新型賈庫式病的變異蛋白,主要來自牛的腦部、脊隨等神經組織,因此各國屠宰業是否能確保分離神經組織和肉品,成為 OIE 判斷各國是否為狂牛症風險區的重要指標。

 

也因此,雖然美國曾在 2013 年發現牛隻感染狂牛症,但在法規有規範、查核屠宰場去除腦部、脊隨等組織的情況下,美國在 2021 年仍屬 OIE 評定的狂牛症風險可忽視區域。風險區域由安全到危險分為:風險可忽視、風險可控管、風險不明三個層級。相對地,屠宰流程尚無明確規範去除牛腦部和脊隨的台灣,即便牛隻未曾出現過狂牛症病例,仍被 OIE 評為次一等的風險可控管區域。

 

不過,亦曾有文章(狂牛症到底死了多少人?)質疑美國的狂牛症預防體系,甚至指控其掩蓋事實。但文章相關引述事件和內容,未列出參考資料來源,因此較難查證所述之真實性。而在CNN 2014 年的報導(Beef recall: Concern over mad cow disease cited | CNN)可以看到,在面對可能混入神經組織之肉品的處理上,即便 USDA (美國農業部) 聲明該批肉品在屠宰前後未見帶有狂牛症的可能,FSIS (美國食品安全和檢驗署) 仍命其下架。

 

台灣的進口相關規範

 

現今台灣對於美國牛肉的進口政策,遵循的是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四章第15條第三項:

 

第一項第三款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包括雖非疫區而近十年內有發生牛海綿狀腦病或新型庫賈氏症病例之國家或地區牛隻之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及其他相關產製品。

 

這也是台灣自開放美牛進口以來,一直都存在的規定,因此至今都沒有進口美國牛隻的上述產製品。而曾經歷變動的相關規定,則是在 2020 年時開放 30 個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據政府資料所述,此為評估現今飼養方式有所改變,以及近年未出現狂牛症案例等情形,認定 30 個月齡以上的牛肉不會增加狂牛症風險,因此予以開放。

 

參考資料: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4823149

狂牛症及牛肉進口Q&A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台灣非狂牛症疫區風險等級卻比美國還差?

https://www.woah.org/app/uploads/2021/05/a-r17-2021-bse.pdf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全國法規資料庫 (第四章第15條第三項)

牛腦海綿狀病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牛、美豬進口新制放寬7大關鍵QA解惑

Beef recall: Concern over mad cow disease cited | CNN

狂牛症到底死了多少人?

arrow
arrow

    Kuan北海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