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0_124344.jpg

 

歐洲猶太人紀念碑

可能是眾多柏林轉型正義景點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個

(其他轉型正義景點可參考:  轉型正義之都柏林:六大景點介紹)

紀念碑的部分是戶外展區

旁邊有一個室內展館

兩者都是免費的

且我們很幸運地遇到每周六下午三點的免費英語導覽(導覽戶外紀念碑的部分)

(星期日下午三點是德文導覽團)

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紀念碑的相關資訊和問想問的問題

 

當時在這裡發生了一個意外的插曲

在等著朋友拍照的時候

我如同身邊的許多遊客

隨意地坐上一個較低矮的紀念碑

這時兩個年輕人靠過來劈頭就問:

「你覺得坐在墓碑上合適嗎?」

一開始覺得不明所以

後來交談了幾句才明白

他們是認為這些紀念碑代表的是猶太人的墓

因此不斷地去"挑戰"各個坐或站在紀念碑上的人

 

由於他們是用一種很質問性的方式詢問(不斷地使用激問語氣)

所以一開始其實覺得很被激怒

於是交談沒幾句就說「你們說的問題我會再想想看。」

把他們打發走了

但接下來的幾個小時

都不斷地感到既憤怒又難過

首先是很受辱的被激怒感

心理不斷地想要去找到答案

想要知道最初設計者的想法是什麼

因為我覺得我比較想尊重設計者的理念

如果對他來說這些紀念碑就是墓碑

那我就會覺得坐上去不合適

但除了設計者之外

我會覺得其他人的理解就是各自的解讀

那兩個年輕男孩沒有權力要求我因為他們的解讀而不能這樣或那樣

 

不過在此同時的一種難過

也包括覺得自己似乎太不謹慎

沒有多想就隨著其他人一樣坐上去了

或許是因為自己念的是人社

格外在乎到一個地方要尊重當地的文化

因此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

自責感就更強烈

總而言之那幾個小時就在這樣情緒交雜中度過了

 

終於到了下午三點時

我們參加了免費的英文導覽團

主要的過程是導覽人員帶著大家到紀念碑裡的一個地方

圍著一圈開始解說

納粹的歷史和關於紀念碑的種種事情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

結尾時導覽大哥說

時至今日德國的轉型正義工作尚未完成

一些納粹或東德的高級官員

到現在仍是享有當時得到的財富

例如製作紀念碑的石材的公司

就是當時官員的財產

雖然紀念碑製作時有考慮到這樣是否合適

但在這公司裡也有猶太人員工

因此其實很難簡單地說是好或不好

只是歷史需要不斷地去被釐清

 

導覽結束之後

我和朋友立馬去問關於坐在紀念碑上合不合適的問題

以及設計者最初認為這些紀念碑是什麼

導覽大哥笑一笑說

這些紀念碑有趣的地方

就是設計者從來沒告訴大家「它們是什麼」

有些人覺得是墓碑

有些人覺得只是單純給人壓迫感的象徵物

甚至有人說從高空看它們的排列像是集中營裡的一棟一棟房子

因此從設計者或紀念碑官方的立場

並不會禁止遊客坐在紀念碑上

只會基於安全考量禁止在比較高的紀念碑上跑跳

 

聽完他的說明後

終於讓我對先前的事情感到釋懷許多

這樣沒有留下任何解釋的設計

固然把爭議帶給了人們

但另一方面

或許更是因為這樣

比起只是看過去知道紀念碑是在做什麼

人們會更認真地思考、討論這些紀念碑的意義

也促成更多關於這段歷史的對話

我覺得是相當有巧思的設計

 

20170610_122847.jpg

 

導覽大哥也有告訴我們

遊客可以如何和這些紀念碑"互動"

靠近外圍的紀念碑較低矮

在此還可以看到四周景物

如果慢慢向中央走去

就會被越發高大的紀念碑包圍

這時就可以感受到一些窄小空間的壓迫感

而這樣的壓迫和緊張

或許也是想傳達給觀者那個時代的沉重

 

結束外圍紀念碑的參觀

我們進入紀念碑的室內展館

是免費的但可以花錢租借語音導覽(英文)(好像五歐)

沒有語音還是可以看到相當豐富的內容

但語音會告訴你更多額外的故事

(我朋友有聽我沒有聽)

 

整個展館聚焦在猶太人被納粹迫害的歷史

有時間軸、文字家書遺書、各個國家、各個集中營、個別受難者等各種主軸的展區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處

第一個是一個展覽許多書信的地方

很多是被帶到集中營後

寄給家人的書信

充滿著各種訣別的文字

以及希望對方活下去的祝福

例如媽媽告訴小孩可以去找誰、希望他們逃到什麼地方

然後在知道此生不會再見的情況下

寫下最後的道別

比起一般歷史性、多少人受害的描述

這些最真實的文字的力道

是直接在情感上被震撼到的

 

第二個地方則是在介紹各個集中營的區域

牆邊有許多看起來像是公共電話的東西和座位

其實一開始是因為腳酸所以去坐下來XD

就順勢開始"聽電話"(旁邊有按鈕可以按)

每個按鈕都是一個集中營裡的一個人的故事

就像是打電話一樣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給你聽

他所遇到的事情和感受等等

或許就跟書信一樣

博物館的呈現方式

讓這些故事彷彿距離觀者很近很近

 

我還記得其中一個故事

是一個女性的聲音

她和自己的母親、小孩一起被送到集中營

當時納粹對於剛送到集中營的猶太人

會分成有生產力的一群進行勞動工作

以及沒生產力的一群如老人小孩

會直接被送進毒氣室

當這位媽媽的小孩正在被分類的時候

原先納粹覺得小孩可能有大到可以進生產群

但媽媽也許怕小孩太辛苦

以及覺得小孩和老母親可以互相照應

就說了小孩的真實年紀

結果小孩就被分到非生產群了

當然不久後媽媽就真正明白集中營裡是怎麼回事

也發現自己做了一件

讓自己一輩子後悔的事情

從電話裡聽著那悲傷的語調

真的讓人感到非常難過

 

除了這樣的難過故事

也還有其他像是在集體屠殺中倖存

描述整個過程的緊張壓迫的故事

或是其他各式各樣的

在那個年代的遭遇

透過這個"時代話筒"

讓人可以用一些深刻的個人經歷

一窺那個時代悲劇的樣貌

 

歐洲猶太人紀念碑和博物館

是了解這段歷史的必去景點

並且它也和一般博物館相當不同

有著十分巧妙和用心的設計

讓參觀者可以很自然地

親身體驗和思考這個歷史上的悲劇錯誤

 

如果對於轉型正義博物館、歷史景點有興趣

不妨參考另外這幾篇文章

看看台灣和其他國家是怎麼做的

 台灣如何做轉型正義教育?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轉型正義之都柏林——六大景點介紹

 

 War Hostel Sarajevo 塞拉耶佛戰爭旅社:戰火下的人生智慧

 

 華沙猶太區歷史半日遊 free walking tour Warsaw

 

arrow
arrow

    Kuan北海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